再談收容人返家奔喪牽涉情理法之「眉角」 111.3.28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再談收容人返家奔喪牽涉情理法之「眉角」


       羈押法施行細則第18條規定看守所人員應隨時觀察被告行狀,無施用戒具必要者「應即解除」。實務上很可笑,人犯鎮靜下來理應立即解除戒具,監所卻不曉那位天才發明在戒具紀錄表附上考核表,考核行狀作判斷依據無可厚非,但項目五花八門,有的與繼續施用戒具根本缺乏牽連,如內務整理、靜坐姿勢及準時就寢等,還按違規種類設「抵消分數」及戒具「最低消費天數」才離譜,犯人情緒穩定與違規種類無必然關係,況且預設日期門檻即與「無施用必要應即解除」規定有違,更有悖戒具保護原意,徒使懲罰意圖表露。

       另外,被告有施用戒具情形經羈押法院裁准,看守所得單獨或合併施用,如屬急迫得經長官核准先行為之,並即陳報法院,法院不准應停止使用。事實上監所戒具案百分之百皆「推定急迫」先斬後奏,長官與法院也「尊重專業」百分之百准,所以戒具簿使用記錄及送核程序概屬樣式橡皮圖章。

        也許選舉逼近觸動司法敏感神經,近來議員遭查辦「蔚為時潮」,收押案例時有所聞,日前嘉義市議員戴寧涉案遭羈押,她戒護奔喪跪拜時猶戴手銬腳鐐,媒體影像「令人髮指」,且從動態與靜態鏡頭看得出,其腳鐐係固定「男士大型號」,連手銬都使用「鐐式」,不只「防衛過當」,且對女收容人「太超過」,腳鐐重量原則兩公斤,上限三公斤,只對少年優待未「男女有別」,但有袖珍型供女監因性別施用。

        戒具施用時機係依監獄行刑法第23條〈羈押法第18條〉,包括有脫逃、自殘、暴行、其他擾亂秩序概括行為之虞四情況,及有救護必要非管束不能預防危害情形,可知戒具作用在保護收容人暨維持秩序,不得作為懲罰之方法,但不諱言實務上八成用於懲罰,僅二成用於正途,因為會犯罪通常桀驁不馴非善類,劣根性不改為數不少,戒具這道具恰似警察刑求「科學辦案」,效果屢試不爽,當然違規懲罰簿還是要寫「為保護受刑人」,絕口不提懲罰字眼,某些莽夫型老科員動輒叫囂「釘起來」,違法不自知也,難怪迭遭監察院糾正甚至彈劾。

        所謂「之虞」,即只要具抽象危險性,不必待具體發生,不確定概念法律名詞,行政機關就擁自由心證裁量權,但必須謹守行政法比例原則,且有裁量瑕疵疑義須受司法審查,被告不服看守所處分或管理措施,得向所方或上級視察人員提出陳情、申訴,及向檢察官起訴資為救濟,通常施用要件是「不得不時」。監獄行刑法第24條規定戒護受刑人外出,認其有脫逃、自殘、暴行之虞得經監獄長官核准施用戒具,但不得逾必要程度。連營繕隊雜役每日例行外掃也聯鎖鍊住身體成「連體嬰」,現在大都運用科技設備監控了,受刑人返家探視之戒具法源即據此條文〈戒送被告外醫等則依羈押法第19條〉。因之有無脫逃之虞,端視監所長官依客觀因素作主觀判斷,此監所長官係指主管戒具事務之戒護科長。

        所以人犯返家奔喪戒具權限在長官,管理員奉命行事,只是站第一線揹黑鍋及承受家屬非難壓力,市議員案引發五名綠委向法務部長蔡清祥抗議,部長「震驚」的請矯正署檢討改進,法界則認為譁眾取寵打擊士氣。被動聽命的矯正署確實無辜,而部長震驚什麼玩意兒令人不解,戒具法是立委訂的,彈性模糊地帶是矯正主管機關你法務部函釋的,有疑慮法務部長最該反求諸己吧!倒是嘉義所使用鉚釘釘死的腳鐐,至喪家堅不解銬「擇善固執餿主意者」,是中央台主任、值班科員,或請示科長甚至看守所所長,抑或長官主動下條子指示呢?值得探究。
        再參照《司法行政部65函監字第02334號函》,返家奔喪事實真偽和施用戒具與否,典獄長負其責,故脫離監所圍牆戒護區外,寧一概視為「有脫逃之虞」使用戒具,這是明哲保身「負責態度」,殊不知食古不化「法匠」易激起喪家不滿致犯眾怒,暴動劫囚反滋生危機,亦讓良法美意打折扣,何不給圓滿盡最後孝道呢?與其羞辱式糟蹋德政,不如索性廢了,有心要逃,親朋協助接應,戒具功能不大,無心逃何必拘泥繁文縟節,法規冰冷死的,執行的人熱血活的,藝高膽大吧!

        嘉義地檢署認定戒護奔喪依《受刑人及被告返家探視辦法》同一事由一次為限,戴寧若未交保,頭七法會及告別式勢將缺席。律師林瓊嘉認為羈押法並無探親次數明文,子法增加母法所沒有的限制,違反法律保留恐違憲。律師所言甚是,檢方顯曲解法令,參看法務部《71監字第2509號函》暨《73監字第3358號函》,「喪亡」指亡者治喪時,惟除死亡時,若事故不同,如入殮與出殯非同時辦理,自可酌情分別核定。檢座只熟悉羈押業務,對上層法務部頒布有關被告權利之釋示卻生疏,負審核生殺大權茲事體大,怎生得了!

        包括國營事業吾服公職三十年,本職專業尚稱「無愧」,在加油站有人問路,必詳細指引加畫地圖,服務「男女老幼咸宜」,老外都豎拇指說Thank  You;在監所接見室唱名,準叫會客家屬賓至如歸,信任管理就不會有黑獄誤解,安心他們服刑的親人不受非人待遇,監外戒護表情自若不板著臉,保持「外表輕鬆內心嚴肅」,監內戒護剛好相反,公門不是像行政院長蘇貞昌那種耍官威的秘境。

       讓受刑人穿囚服返家奔喪不妥當,如同阿兵哥穿軍服放假之渾身不自在,草綠服難看,還得躲憲兵顧形象。筆者唯一戒護奔喪經驗,進場前事先用布塊將腳鐐包住並解銬,請家屬斟酌清場,留下者皆已知他在關沒禁忌親人,我們管理員則披小夾克遮住防彈背心及「四不像」制服圖騰,叫計程車沒派噴機關名稱的公務車〈基於戒護安全原則上仍以派車為宜〉,可謂情理法兼顧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我家的他自稱「馬蓋先」 108.2.24

蔡政府為綠能寧毀台灣生態 113.1.31

此生最不想扔之幸福包袱 112.3.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