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菜就是少不了香腸〈姑媽家灌腸不同凡「饗」〉 108.12.2

           年菜就是少不了香腸〈姑媽家灌腸不同凡「饗」〉

        我年齡是五年級前段班,有幸體驗農工業社會兩種貧富不同甘苦生活,早期圍爐年夜菜喜歡油膩膩,殺雞宰鴨五花豬肉,總要湊齊三牲禮數,是否孝敬祖先神明也講求「無三不成禮」呢?

        演化到現代這一輩,基於健康觀念,已逐漸講究清淡的蔬菜海鮮什錦火鍋,紅燒獅子頭則外叫,因家族成員缺此廚藝者。若問卷調查我家那道年菜「饗宴」滿意度最高,拔得頭籌者乃香腸是也,它跟紅包並列我兒時農曆過年兩大樂,愛吃香腸人口從二代進入三代,即將四代同堂吃香腸,人口變,口味不變,油炸香腸這股美味可謂薪火相傳歷久不衰。

        我們吃的香腸暗棕色短肥型,有別於市面上細長帶甜那種,是姑媽家真材實料自己灌的,臘味飄動撲鼻,姑丈屠宰為業,過年過節兼賣自製臘腸,須一個月前預訂,「濕香腸」串掛竹竿晾乾,晴天擺屋外曬太陽、陰雨則吊屋簷下吹風,晚上要收進屋裡,防宵小及鼠輩兩種「樑」上君子,農村鄉下人家三合院居多,逢年過節家家戶戶掛起香腸,臘月飄香春節近,係傳統濃郁年味之一,一家炸腸萬家香,聞「香」即知何方神聖,毋庸目睹。

        小時候香腸屬奢侈品,過年才有得吃,名副其實之「年菜」,臘香源遠流長不退燒,不知獨鍾香腸此味會遺傳、或是姑媽土法灌製功夫了得,不同凡「饗」,加以懷舊復古風正盛行,小時如是愛吃,長大亦復如此,那「致命吸引力」餘味繞樑,三月不絕於屋宅。除夕拜拜,自神桌端回飯桌途中,必然迫不及待邊走邊吃切片香腸,雖涼了味道稍減,依然不嫌棄,這半路「偷香竊腸」饞嘴不被責罵福利,僅歸幫大人端菜小孩所有,後來老媽防此先嚐為快「偷吃步」,想出先用生香腸拜,拜完再炸方式,並整條切塊化整為零,採限量「配給制」,既維護均食公平也保持熱食美味。

       寒冷年夜,熱騰騰香腸甫擺上桌,不等家長喊開動,早你一塊我一塊筷子動不停,剩空盤而後方休,父「食」子繼、兄挾弟「急」,男尊女卑長幼有序倫理全拋諸腦後,這就是吾家年年上演之「齒留『香』傳奇」新春趣味!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我家的他自稱「馬蓋先」 108.2.24

蔡政府為綠能寧毀台灣生態 113.1.31

此生最不想扔之幸福包袱 112.3.20